校友风采

信电系大楼捐赠项目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风采

潘强龙:历练人生 化知识为智慧

编辑:xdx 日期:2014-04-08 16:04 访问次数:3601

人物名片

潘强龙,男,现任浙江省中科商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科企业家学院执行院长,非传统商学院创始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专业,分配至丽水宣传系统工作。1992年响应邓小平号召下海创业,2000年调入浙江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科技开发院浙江分院)培训中心,任中科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 是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创始人之一。发表论文数十篇,先后参与并出版了《案例》系列、《中国民营企业经典案例》等多部丛书,并担任CCTV财经频道及央视网多个栏目的特约嘉宾。

浙大求学 人生起点

潘强龙学长在中学阶段一直是学校的活跃分子,自身也对人文历史等十分感兴趣,后来却机缘巧合地考入了浙江大学无线电这个工科的专业。在大学本科阶段,潘学长公关能力强、社交面广、积极活跃。在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就展现出了在商业方面的天赋,那时正是社会上兴起电视机的时候,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他认为电器维修定会有巨大需求,于是就利用系里资源,在周末开办维修培训班,成功获利一万多元,这在当时是笔巨资(当时教师工资为四十元左右),得到了系主任的称赞。

有得必有舍,潘学长坦诚地向我们介绍,因为他当时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学生工作上,所以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并不突出。他跟我们分享了他对本科教育的看法,本科阶段学习专业知识并不是教育的精髓,因为很多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都用不上,学习这些课程主要是培养一种思维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和开拓眼界。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接触到许多以前没能接触的事物,从而进一步充实我们的思想,提升我们的能力,拓宽我们的眼界。

 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接触到许多以前没能接触的事物,从而进一步充实我们的思想,提升我们的能力,拓宽我们的眼界。大学是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正能量的,我们应当尽量吸收这些正能量,使自己在经历4年的大学本科生活后从修养到气质都焕然一新。另外,大学还可以积累很多人脉资源。潘学长说,跟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就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浙大校友资源丰富,校友之间团结互助,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忆及大学时代的同窗,潘学长显得十分兴奋,他们感情深厚,单纯的友情弥足珍贵,多年以来也一直保持联系,几年就会聚一次,还与时俱进地建立了微信群等。尽管分散在世界各地,但大家的情谊不曾被山水隔断。

潘学长本科的求学经历以及对学校教育的见解,对于尚在大学时期对未来对人生偶有迷茫的我们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激荡人生 成就事业

潘学长1986年从浙大毕业后分配到丽水宣传系统工作,1992年赶上“下海潮”下海创业。他说当年下海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觉得家里屋子太小,想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在我们看来,这也是因为他不安于现状,想寻找新的生活挑战,发挥他的商业头脑和交际能力。在做人经商层面,潘学长非常重视诚信,他说过“人会留下背影的,你可以在一个时刻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刻骗一个人,但是你没有办法在所有时刻骗所有人”。

在商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企业成败,潘学长觉得浙江的民营企业成功具有偶然性,是不可复制的,在管理模式上跟外企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他去新加坡读MBA,就是去学习国际上成熟的企业管理模式,他认为“文化是软实力,牙齿落了,舌头还在”,金钱是硬通货,但是历史告诉我们真正最后被推崇的被记住的并不是有钱人,而是文化人。少有传承百年的企业,却有传承千年的文化。而且也正是因为怀揣着一颗帮助浙江民营企业的心,他创办了中科商学院和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为理论结合实践、为民营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

中科商学院被称为“非传统商学院”,这里的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企业家,这里的授课并不是单纯的讲授理论,而是教授学生如何把书本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如何去驾驭一个企业。“书本里的只是知识,真正用起来才叫智慧,二者并不等同”,潘学长如是说。

从公务员到创业者,到企业家再到商学学者,潘学长的人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当我们问及他是如何有勇气有魄力完成这一次又一次的转变时,他又提到了大学生活对他的影响。潘学长风趣地打了个比方:“流动的电子才产生能量”,如果他没有走出丽水来到杭州,那么现在他可能只是丽水市内某个名人,兼容并包的浙江大学给了他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让他以此为平台进一步了解了世界。潘学长建议我们大学生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出国看看,多种文化融合的环境最有利于眼界的拓宽。

当我们好奇经历了这么多社会角色,潘学长最满意的是哪一个时,他笑着说最喜欢的角色就是现在教师这个职业,最享受的时光也是站在讲台前跟学生分享自己对企业管理的看法。教师是一个可以带来无穷正能量的职业,他现在是累并快乐着,深深的满足于自己工作的每一个进展,每一次肯定。

关心后辈 启迪人生

潘学长非常关心母校和师弟师妹们,他一直在思考着如何联合一批校友为母校做点贡献。对他儿子的三点建议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对父母要孝,对朋友要义,对领导要忠,为人做事需要做到这三点。对于成功的定义,潘学长没有把它看得很宏大,他认为成功就是要达成愿望,无论其大小,只要能给人带来幸福感,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而不是以金钱物质做唯一的标准衡量,幸福与金钱有关系,但并非是线性关系。

 对于尚处在学习阶段或者即将走出校门的我们,潘学长鼓励我们人生要有远大的理想,但也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学校里的学习停留在知识阶段,而人生的成功靠的是智慧。把知识转化成智慧,靠的是人生的历练。大学生要多读书,接受人文精神,多与人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即便不能“见多识广”,也不至于少见多怪。浙大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很高的起点,我们要好好利用,吸取正能量,去改变自己的气质。

后记:

在潘强龙学长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睿智、自信、儒雅、博识、亲和等多种气质,所有这些气质融合起来便形成了一种平和安谧的感觉,那是一种阅尽千帆、历经百事之后的处变不惊、淡然宁静,就像是一把饱经风霜的古剑,将剑芒隐于剑鞘之中,静时沉稳,动时锋利;又像是一潭深沉的湖泊,什么样的风浪在这里都将归于平静,只映出白云悠悠,蓝天皓皓。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优雅并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阅历;淡然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沉淀”。我想在经历过、沉淀过之后,我们也会建立起自己的事业,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走出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