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萃

信电系大楼捐赠项目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文萃

求学之梦

编辑:xdx 日期:2015-10-14 13:01 访问次数:872

      

人的一生会有许许多多的经历,而其中有一些经历会使你终生难忘,影响你的一生,老师的辛勤培养和“求是”校训令我们终生铭记。母校所传授的知识,使我们具有扎实专业功底。“求是”精神更是在现实生活中脚踏实地、无所畏惧的力量源泉。

一、 求学进取梦

1、垮进浙大校门

1965年有幸考入浙大。当时大多数同学都比较穷。我是穿白粗布衬衫和用白粗布加工并染成蓝色的裤子、脚穿旧套鞋、手提自制小木箱到校报到。办完报到手续,舒了一口气,真正成为家中世代来的第一个大学生。接着就满怀喜悦地把宿舍、伙食及学校情况等写信与父母共享。

无线电651班,冯桂珠是政治辅导员班长徐步训、团支书方建中。1500名新生被分成四个团总支。无线电系、物理系和光仪系属于第四团总支。录取我系的学生,政治上属于“机密、绝密”级,故我班大多来自“贫下中农”家庭。记得在评定助学金和补助费时,冯老师讲:班内困难者多,申请指标已超额,评定有难度,希望大家降低申请额度。全班纷纷响应,主动降低申请额度。体现同学间互让品质。在二分部,优秀辅导员冯老师的思想指导令人难忘。她要求:明确学习目的!努力学习、加强身体锻炼、争取为国家工作50年!校广播台反复播送歌曲“革命时代火最红”。学校掀起学雷锋、学英雄王杰的热潮。当年学雷锋做好事,似乎很“傻”,却为日后思想升华埋下种子。有相互情深似亲人之实例:徐步训家失火,同学纷纷捐款、捐粮票。委托方建中送去东阳徐步训家。而且冯老师,魏老师伸出援手帮助他度过难关。又如:同学相互间理发,乐于充当理发初学者的试验品。祝王飞在初中就会理发,技艺好机会就多些。还受到团支部表扬。

大一年级的基础课有:制图、数学、外语、化学和物理课,任课老师的高水平的授课令我记忆犹新。记得制图魏老师也同住集体宿舍,常与我们交流、拉家常,有如长辈一样。在求知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在大一的期未“物理”考试即将交卷之时,校广播台播出“爆炸性新闻”,吹响“文化大革命”的号角。从此,正常学习被停止。“文革”打断学校的教学计划,打断我们年轻好学、对知识渴望的美好憧憬,也打断家庭乃至人民对我们的期待,是我们求学路上遇到的一块“巨石”。

2、求学之路的“巨石”-- 文化大革命的逆镜中

“文革”不仅打断我们的学业,使本来的同窗学友变得互相对立的两派、以致出现“派性斗争”,甚至“同室操戈”。文革中的派性斗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我们很难避开,不管哪一派同学,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年轻好学的学生来讲:“文革”确实是求学路上“巨石”。对于“文革”,我们虽然没有与之决裂的勇气和胆识,也参与其中。但我班基本上做到“同室不操戈”。例如:毛庭书是高中同学,住同一房间,参与不同派别。虽相互不往来,都退避在老家,做到“同室不操戈”。又例如:回避“武卫”的方式是:胡湘树带我到他黄岩老家“躲避”,免费吃住十余天,体现了相互间的友谊。

当时校方布置的各种“任务”很多,全班都能在班干部的带领下顺利完成。对校系的工作给以有力支持。无论下乡劳动锻炼,教学改革下厂或是校内各种运动,所有同学均愉快接受并圆满完成。赢得系领导的信任和表彰。记得66年到沟庄参加双抢,吃住分散到农户。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劳动之余谈论最多的是:“当地习俗”、“各户伙食”、“为人特点”等。以致一周双抢结束后,大家均依依不舍、不愿离去。68年在“知识分子要接受再教育”的呐喊中,师生同去萧山“义桥”“接受再教育”。 老教授张毓昆老师从未到过农村,一天劳累后,连走农舍木梯都要手脚并用爬到楼上。大家没有因为所谓“臭知识分子”而疏远之,而是关心帮忙、共度难关。在田间中途休息时,还经常提出要何志均等买糖买桃子供大家分亨。何志均老师慷慨解囊,虽然每人吃到的数量很少,但人数众多,总数量就惊人不少。而且桃子吃在嘴上,还提下次再买之要求。老师们自已排序轮流请客。师生间无分所谓“学术权威”、“臭老九”、 师生相互间融为一体,亲密无间。回忆往事,可无愧地说:我班是一个为人忠厚、道德优良的优秀群体。

二、求知梦——复课闹革命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以后,又迎来了复课闹革命这一黄金时段。

宋水孝,荆仁杰、叶秀清、曹东四位老师带我班部分同学去“杭州无线电五厂”,具体是帮助这个原生产包装箱的街道工厂改生产“电子示波器”。老师把学生分成三个组:电源组、放大组和扫描组,老师一边向我们传授课本知识,一边指导我们、同时帮助该厂新产品“电子示波器”快速上马生产。创造了边教边学边实践的独特的教学新模式,受益匪浅。除我外同去的有:朱云瑶、蔡丁生、王永兰、金云山、郭德福、楼更成等。老师们是每天骑自行车或靠城市交通到工厂上班,同学们则住在工厂安排的房子里。由于来自农村,不知道城市居民怎样生活。最初几天的晚饭后,我们三五成群的在附近街道小巷转来转去,不时会探头去观望居民家中的生活环境。“杭无五厂”的学习经历使我们既学到知识,也积累了工作经验,可以讲是双丰收。在文革期间,象我们这批幸运的同学的确为数不多、短短一段时间便取得极佳的学习效果。

在三分部复课期间,甘明道老师的《电工基础课》,讲得生动有色。梁慧君、戚贻逊老师的《发送接收》课,梁慧君老师始终是以淡淡的笑容给我们上课。而戚贻逊老师则表情严肃,声音平和向我们传授要讲的内容。该课程结束后,梁慧君老师还带我们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参观实习,使基础不很扎实的我们大开眼界,兴奋不已。荆仁杰老师始终以严肃表情上《脉冲数字电路》课,荆老师的嘴巴虽然张得不大,但嗓门大、声音很洪亮,课堂效果也极佳,影响致深。这些课程均无正式出版教课书,是各老师自编印讲义。虽在印刷上显得粗糙,但内容超前、新颖。实验室“安装收音机”的实验课,戚贻逊老师认真指导,当自已动手安装的收音机接受到电波并在喇叭中发出声音时,不知有多少高兴。后来同学们把学到半导体知识用于安装半导体收音机,可与正规的“上海牌”一比。

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使我们在较短时间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令我们受益匪浅,例如:复课闹革命的时间并不长,但学到的知识却不少,起到事半功陪之效果。例如:1988年祝王飞在深圳计算机网络研究所从事宾馆的微机管理。深圳“长安大夏”的电话计费系统的数据库无法与程控交换机相连接,各名校的毕业生均一筹莫展。我去后在二小时内便查出:加拿大引进“电话程控交换机説明书”与实际机型不匹配,波特率开关设置有误。这都源自母校的专业训练。

风景独特、环境优雅的三分部,无线电专业在职教师不算很多,在“文革”的干扰中,老师们排除干部,毫无保留把“真知”传授给我们,真莫大幸运。每当回忆起所住平房、上课钟楼教学区、用餐食堂、九溪散步,至今会乐在其中。

三、希望梦——毕业等待和分配离校

漫长的“文革”,在“大学还是要办的”低调声中,没有人会去想“再深造!”。出身贫寒的我们只想早日工作以报答家庭的培养。1970年终于等来7月的毕业分配,全班36个同学被分配到全国十多个省市,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

四、拼搏梦——“求是”校训就是脚踏实地去奋斗

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同学,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出色地工作、也无愧人生,每人都有独特的经历和经验。大家牢记“求是”校训、靠自已的努力而一路踏踏实实的走过人生的历程。例如:①、胡湘树、吴群先同学在接近退休年龄还自已创办企业,而且非常成功。为报答毋校培育之恩,在信电糸50周年系庆捐赠10万元。②、史良国同学在南昌陆军学院参与电教室的筹建,并担任电教室主任,为国防建设作出贡献,军衔至大校。③、留校任教的方建中、钱松福,教学上出色。例如:方建中主编“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实验”“电子线路实验”“电子线路综合设计” 的本科教材和出任付主编出版“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等教材的编写。担任课程被评为浙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人民政府颂发教学质量二等奖。(4)祝王飞同学退休在江山老家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成为江山市十佳慈善人物之一。我班许多同学都在不同岗位作出毕生贡献。没有来得及时收集。不一一枚举。

回忆多年走过的路程,无比感激母校和无线电专业的老师们,是你们使我们的人生步伐更加踏实!使我们的人生更具意义!

 

                 无线电专业651

祝王飞执笔方建中,胡相树,吴群仙,史良国,钱松福提供素材

                                                          201578